English

印巴对抗何时休?

(续29日)
2000-01-31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朱旌 我有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殖民主义的祸根是印巴爆发克什米尔冲突的最根本的原因。印巴原属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英国成为虚弱至极的胜利者,面对殖民地风起云涌的独立浪潮,英国于1947年6月3日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或“印度独立方案”),规定将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独立之后的这两个国家仍是英国的自治领地,但对拥有500多个土邦的克什米尔的归属却未作具体规定,只含糊地提出这些土邦是否加入某一自治领地,应由土邦与自治领地谈判决定。这实际上为以后印巴两国之间的矛盾埋下了祸根。就在分治方案公布的当年,印巴就爆发了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此后,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摩擦和冲突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南亚历史学家认为,英国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是印巴矛盾激化的“火药桶”,也成为南亚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的根源。

此次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可以说是印巴去年印航劫机事件的后续。1999年12月31日,印度航空公司客机被劫持事件刚刚结束,印度就接二连三地指责巴基斯坦卷入了这起劫机事件,同时敦促美国等全球主要国家宣布巴为“恐怖主义国家”。印度外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参加劫机的5名恐怖分子都是巴基斯坦人,同时,劫机分子在与印代表谈判中不时接受来自非塔利班的“第三势力”的指示。印总理瓦杰帕依公开指责巴是这起劫机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他说,从印度政府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这起劫机事件是巴支持的一次恐怖活动。劫机分子除了提出释放关押在印度监狱的囚犯等一系列要求外,还计划将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从外交上孤立印度。另外印度媒体也报道,印情报部门掌握了巴基斯坦策划和参与了这起劫机事件的可靠证据。

此间的南亚观察家认为,此次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是为了缓和国内的压力,转移国内舆论的视线。自劫机事件发生以来,印政府一直寻求解决事件的最佳办法,政府曾设法与反对党商量对策。由于劫机事件事关重大,而且极其敏感,反对党认为应由政府自行处理。但劫机事件得到解决后,反对党便攻击瓦杰帕依政府对劫机事件处理不当:首先,印在阿姆利则将被劫持的飞机放跑,丧失了在国内解决劫机问题的时机。其次,当被劫持的客机抵达阿联酋迪拜后,印度政府未想方设法将飞机扣住,使得飞机前往与印度没有外交关系的塔利班所控制的坎大哈,从而丧失了在一个与印度友好的国家解决问题的机会。第三,印度政府答应劫机分子的要求释放3名极端恐怖分子是向恐怖势力屈服,特别是对由外长辛格陪同3名极端恐怖分子前往坎大哈表示极其不满,认为这使印度丢尽脸面,国内不满瓦杰帕依政府的呼声也此起彼伏。克什米尔燃起的战火,从一定程度将给政府减轻来自国内各方的压力。

印巴50多年的克什米尔冲突给两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尤其是巴基斯坦,克什米尔问题更是压得它喘不过气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不利因素,以及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和观点截然不同,巴基斯坦政府更希望国际社会介入印巴克什米尔之争。此外,今年克林顿访问南亚将包括印度也早就确定下来,而是否访问巴基斯坦却举棋不定。由此而产生的重印轻巴的美国南亚政策的实质更使巴基斯坦方面备感不满,为了促使美国向从前一样更加注意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冲突无疑将是一块难得的战略筹码。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此次的克什米尔冲突就发生在美南亚政策的核心决策层成员之一、美助理国务卿因特弗斯访巴期间。

南亚何时现晴天

虽然印巴两国在独立之后的50年里,冲突不断,但两国要求和平相处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即使在印巴历史上的三次战争期间,印巴两国的民间来往仍然没有停止过,而且每次冲突之后,两国都能保持一段时期的克制。同时由于战争的消耗以及人员的严重伤亡,给本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利因素,两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1999年2月印巴两国总理的“拉合尔会晤”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两国政府对两国发展正常关系的向往和决心。特别是1999年的印巴政局动荡后,重登印度总理宝座的瓦杰帕依对此颇有感触,要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奠定“大国战略”基础,就要不遗余力地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要达到以上的目的,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通过政变上台的巴基斯坦军政府也深深体会到相对稳定的印巴关系对巴国内局势稳定的重要性。巴基斯坦军事政变后,强烈反对的国际舆论和西方国家中断经济援助的威胁使巴基斯坦经济进一步恶化,巴军政府在政变后的第六天,就单方面主动从印巴边境后撤军队,以缓和两国紧张的军事对峙局势。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兼首席执政官还主动向印度伸出了“橄榄枝”,对瓦杰帕依再度出任印度总理表示祝贺,并表示印巴两国可以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致力于改善两国的双边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国际观察家认为,谢里夫政府垮台的深层原因是经济危机。在过去十多年里,贝·布托和谢里夫两位政客拉锯式的轮流执政,贪污腐败盛行,国库空虚,债台高筑,加之西方经济制裁,巴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印巴两国现政府要想稳定国内局势,赢得民心,在外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致力于发展经济将是两国不约而同的努力方向。

1998年印巴核试验后,两国向国际社会显示了各自的核能力,虽然两国陆续进行核试验本身具有敌视性,但是印巴两国长远的目标除了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外,也有在常规武器战略失衡的情况下进行互相威慑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进行核对抗的本意,因为包括印巴在内的所有核国家都明白,核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鱼死网破,自取灭亡。

许多南亚观察家认为,虽然印巴两国在局部地区的冲突不会在短期内迅速转化为两国间的全面战争或国际社会所担心的核战争,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印巴两国间的低烈度的战争仍有可能是印巴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冲突和局部战争仍将是笼罩在南亚地区上空的阴霾。(下)(全文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